從學生向員工的轉變
第六直管工程部:楊中強
時間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大學畢業已有四個多月的時間了。四個月前,我還是一名學生,如今,我已成為云南建工集團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了。學生與員工相比,各方面都發生了質的變化。首先,所屬首要任務發生了變化: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做人做事的方法及道理,是一種投資,而作為企業員工,其首要任務是為企業創造財富,這是一種經營;其次: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的社會角色是消費者及被保護者,而企業員工的社會角色是創造者和報復者;再次,所處的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學生所處環境大多數時間是學校,學校環境較單純,而企業員工所處環境為社會,社會環境較復雜;最后,社交圈發生了變化:學生的社交圈為老師、同學及玩伴,利益關系少,沖突少,而企業員工的社交圈為領導、同事及朋友,利益關系多、復雜、沖突多。
在云南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的幾個月中,我發現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化過程,是個社會化的過程,與大多數新員工兄弟姐妹一樣,當初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從大學校園踏入了七公司的大門,從一名學生轉變為七公司的一名企業員工。想盡快踏入工作崗位,有為企業為社會發揮貢獻、創造職業價值的沖動和豪情,更有剛剛踏入社會,猶如精心飼養的動物放生大自然,進入一片陌生領地的忐忑不安和迷茫。這種激動和興奮、沖動和豪情、忐忑不安和迷茫,交織在一起,是一種甜蜜,也是一種苦澀。來到七公司報道后,是短暫的新員工培訓,之后我便被分配到了第六直管工程部進行現場施工管理的工作。來到施工現場這幾個月,在工作中同樣有甜蜜,也有苦澀。工作的甜蜜今天暫且不表,單說苦澀。
說苦澀,首先是因為對即將從事的崗位和單位,知之甚少,甚至說一無所知,眼前一片迷茫、心中一團迷霧,深感空有一身學問而無用武之處,猶如“狗咬刺猬,老鼠拉烏龜”一般無從下手。在激動和興奮之余,會莫名其妙的油然而生--“我是誰?”“我能做什么?”的困惑與迷茫。
說苦澀,其次是因為從大學校園到施工現場的環境變化,讓我感到很不適應,心態沒有及時調整過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待人處事的方式不適應。在學校里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稱兄道弟、姐長姐短的,現在呢,對不同職務、不同單位、不同場合的人要有不同的說話方式。
二是對壓力的承受不適應。當學生時做錯了事,同學和老師、學校都會比較寬容,可一旦參加了工作,我們就是一個獨立承擔責任的人,有什么錯誤必須要自己勇敢面對。
三是時間性紀律性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上大學時,不想聽的課可以不聽,不想參加的活動可以不參加,落下的課程可以在考試前兩周抓緊突擊,還不耽誤拿獎學金,有時候看哪個同學不順眼,動不動還想跟他打一架。參加工作后就不一樣了,上下班要遵守考勤制度,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得按時完成,不遵守勞動工作紀律,輕者影響考核得分和工資待遇,重者還會受到處分,甚至有解除勞動合同、丟掉工作的風險。經過幾個月的磨練我認為:當時的迷茫和苦澀,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缺乏對職業和事業的了解與認知,導致不能正確處理好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變。在與跟我一起進入公司工作的新同事交談中,我發現大家對待工作的心理狀態還普遍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感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較大。
應屆大學生步入社會,就意味要從學生角色向職業化角色轉變的開始。大學生剛參加工作,被人認可的愿望十分強烈,但剛參加工作,往往會被上級或領導指派做一些簡單性、操作性、流程性的工作。就我們行業來講,可能會派你們到基層的施工一線去鍛煉一兩年,干一些最基礎的工作,比如去整理整理資料,檢查檢查鋼筋,監督監督安全等,甚至說是一些打雜跑腿的工作。而我們這些應屆大學生,曾經都是學校里的高才生或者說是所謂的“天之嬌子”,如今卻只是一名普通員工,做著簡單的工作;進的是大學,學的是熱門專業,但卻沒有獲得期望的薪酬和機會。這種期望值的落差,讓許多新員工無所適從,無法安心工作,尤其看到本單位的部分領導干部或者中層干部,無論是學歷還是能力上都跟自己無法相比的時候,這種心理的落差更大。這種心理的落差將導致應屆大學畢業生心態浮躁,無法看見自己的前途,越加對未來迷茫,感覺自己郁郁不得志,最后走向破罐破摔,甚至跳槽的邊緣。
二是急于求成,遭受挫折后不能承受壓力。
我們應屆大學生新員工一方面對于工作急于求成,另一方面,遭受挫折后,心理負荷較大,無法承擔工作壓力。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很多書本知識由于教育的滯后性,在工作中已經過時,很多工作知識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鍛煉和提高。因此,應屆大學生真正參加工作之后,還需要擺正心態,放下架子,重新去學習,以使自己勝任現有工作。而且,在工作中的任何過失和錯誤都有可能造成本單位的經濟損失,所以任何小小的失誤也難免招致同事或上級的批評后者斥責,難以承受壓力。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些心理壓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釋放或者化解,就可能轉化成對企業或同事的抱怨,無法使自己在技能上提高,無法融入集體,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最終造成心理失衡的現象更加嚴重。
三是圍城思想嚴重,盲目感較強。
我們應屆大學生新員工心智還不成熟,跟同事交流過程中,往往會受外界影響,總認為自己所在的崗位、工作環境甚至行業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山望著那山高,公司的月亮不如其他公司的月亮圓,因此,越發對自己目前的狀況和工作不滿,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思考問題時的外向型心理,總是認為所有目前的不如意都是企業和他人的錯,而沒有內向去思考自我,站在社會或企業的角度考慮這些問題,分不清到底是自身的原因還是公司的原因,這樣造成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目光短淺、眼高手低、互相攀比,正如俗話說的一樣“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當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這三種情況是我們新員工交流工作心得得出的普遍心理。
職業規劃與人生發展咨詢專家徐小平曾說過:“現在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缺少的東西太多。很多人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沒有明確的就業意識,缺乏一定的職業素養,造成了大學生參加工作后的社會化、職業化轉變的困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那么,如何盡快實現從大學生學生到優秀員工的角色轉變呢?我個人認為,我們首先應該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要正確地認識自我與社會,向社會化轉變。現在不少大學生在思考自我與社會的關系、自我與職業的關系時,將社會化等同為“喪失自我”,并從內心排斥社會化。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從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轉化,表面上表現為職業化,但深層的東西其實是對于社會和自我的正確認識,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大學生工作適應最突出的障礙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認識自我,不能正確地認識社會、人性、職業和他人。
其次,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向職業化轉變。職業素養是我們大學生角色轉換的重點。在人才交流市場上,我們會常常發現,多數單位在招聘員工時,希望應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其實,大學生就業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離社會的實際要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單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簡單的成績單,也不是表面的學歷學位,而是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經驗不是阻礙我們大學生角色轉化的最大難題,我們本來就是學生出生,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十幾年的學習經歷讓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學習經驗,參加工作后的崗位專業知識我們一定能輕松搞定,工作經驗我們也一樣能扎實積累。但是,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技能等職業素養才是我們大學生的“軟肋”,這些方面的欠缺在職業適應階段都會表現出來。
從外在表現來看,職業化表現在職業資質、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技能等方面,要充分符合工作的需要,其中知識、技能、態度尤為重要;而從內在來看,所有看得見的表現都是由看不見的價值觀決定的,因此,職業化是內力的外現。如果將這二者結合起來看,職業化給人的觀感是,第一層次看穿衣戴帽;第二層次看待人接物;第三層次則是看價值觀。我們建筑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就是“國家利益至上,企業利益至上,業主利益至上”。作為建筑企業員工,作為建筑職業人,這是我們必須要具備的價值觀。
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轉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需要我們不斷總結得失的過程,是一個需要不斷調整方向的過程。這其中有很多痛苦和挫折,但不完成這種轉變,要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員工幾乎沒有可能。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只要我們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只要我們用自己的真心和真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同事自己的企業。相信有一天,我們完成的不是學生向員工的轉變,完成的是由學生向企業優秀員工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