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傾心傾力建設保障房這一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發展工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12月15日出版的云南日報在頭版頭條推出題為《建工集團大膽創新“銀團模式”破解投融資困局·34個保障房建設工程溫暖啟動》的報道,報道全文如下: 12月中旬,來到昆明市經開區的保障房建設現場。盡管天氣寒冷,但工地的熱乎勁撲面而來,大型樁機、混凝土車、吊車、塔吊在地面轟鳴巨響,1000多名工人忙碌其中,鮮紅的安全帽隨處可見。云南建工高原鐵軍的形象在這片規范、標準的工地上鮮亮挺立。 像這樣火紅的保障房建設工地,在昭通、在楚雄、在臨滄……在全省處處閃現。由云南建工“投、融、建、管、營”一條龍全覆蓋的34個保障房建設項目,總面積達750萬平方米,共有12.26萬套,占2012年全省新建保障房工程的46.2%。目前,這些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的熱度溫暖著這個冬天。 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心懷民生,情系冷暖的執政訴求和全省“穩增長、沖萬億、促跨越”的重要支撐。面對我省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占較大比重,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偏低,保障房需求較大,而地方財力有限,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的現狀,省委、省政府力推創新,通過授權云南建工集團專業化、市場化的運營,為保障房建設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融資平臺和運營模式。2011年12月30日,省政府第69次常務會議確定云南建工集團旗下云南省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為我省唯一的省級城鎮保障房建設投融資平臺,并由云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體,代理政府行使“投資、融資、建設、管理、運營”的職能。 對此,云南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文山表示,保障房工程是社會和群眾極為關心、政府高度重視的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發展工程,也是建工集團轉方式、調結構、做大經濟總量的重大的機遇,云南建工把保障房工程定為集團的一號工程,舉全集團之力推進。 省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全省保障房建設的重要融資主體被推上了前臺,成為推動整個過程的核心。他們抓住“投、融、建、管、營”這個體系當中的融資難題破局,以“銀團模式”的大膽創新,實現了項目的打包整體推進,為我省保障房建設寫下了最精彩的一筆。省城鄉建設投資公司董事長俞志明介紹,云南的地區發展不平衡,有的地方經濟發達,還貸能力強,銀行都愿意放貸,可有的地方卻很難貸到款。于是,城鄉建投公司把全省各州市的34個項目全部打包為一個整體,并向省國開行、省農業銀行、省工商銀行、省建設銀行4家國有銀行組成的銀團進行項目的整體貸款。這樣一來,34個項目實現了融資全覆蓋,從銀團貸款獲得了120億元的資金支持,解決了此前有百分之六七十的項目融不到資金的困難,同時爭取了最高時限15年的還款期限。“銀團模式”一舉解決了額度、范圍和時間3大難題,并且為地方政府節約了近6%的融資成本。 在宜良縣保障房建設現場,縣住建局副局長陳銳用“多、快、好、省”4個字來總結縣政府和建工集團合作后的情況:資金充裕,進度快、施工組織到位,管理優勢突出、政府省心。他指著面前火熱的建設現場說:“這個項目是最后和建工集團簽的合同,現在成了最快的一個,明年5月就有望封頂斷水了。” 把保障房工程打造成為優良資產,美好愿景正在變為現實。在昆明市經開區保障房建設工地,發現了這里的區位優勢,就在呈黃路與昆石路的交叉口,到機場只要10多分鐘,到昆明市政府也只要10多分鐘,與經開區管委會幾乎比鄰。而宜良縣的保障房,就建在市區,周邊全是高檔的商品房。絕不把保障房建成貧民窟,變成城市死角,這是政企合作建設保障房的原則和出發點。城鄉建投公司副總經理羅開正說,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已經形成了幾個商品房和保障房混建的綜合小區,用商品房開發的收益來反哺保障房,從而實現經濟平衡。目前,經開區的項目就是全省示范點,在388畝總用地上,有110畝的商品房,還有幼兒園、小學和商業區配套。為了建設舒適宜居的社區,在設計上,小區容積率達到了2.4,建筑密度為17.8,比有的商品房密度還低。這個項目,已經成為經開區“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社區,建成后將會在全省推廣。 【責任編輯:宋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