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四川省、重慶市、云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面積為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 1999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對西部進行大開發的戰略決策。2000年3月中旬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成立并開始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把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 強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關系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關系地區協調發展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2001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再次進行了具體部署。2006年12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據了解,“十一五”時期是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地區的五年,也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對國家貢獻最大的五年。 在“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西部地區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建設取得全面進展。一是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6%,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提高了1.7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逐步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交通運輸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車里程、新增鐵路營業里程分別達到36.5萬公里和8000公里,新開工建設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三是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重點生態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提高近3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四是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經濟優勢,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13.1:50.0:36.9,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2.5%和13.2%,社會事業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六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各項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投資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內陸開放、沿邊開放迅速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初步形成。七是西部大開發激發和調動了西部地區廣大干部和各族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展現出奮發圖強的堅強意志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大開發,形成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良好局面。西部大開發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